近期,微博上關于“35歲職場人會被淘汰嗎”的話題引發熱議。
有網友說:“自己在35歲時跑去創業項目,沒想到趕上互聯網寒冬,項目最終夭折。無奈之下托一些大廠的朋友內推崗位,結果被HR直接拒絕,給出的理由是歲數太大,公司不要35歲以上的人!
評論可謂是扎心的真實,“用新不用老”的招聘現象,正在加劇著職場人的工作壓力和生活焦慮。
在這個越來越“卷”的時代,尤其是95后、00后職場新生代逐步邁入關鍵核心崗位,35歲已成為職場新中年的心病和噩夢。
論體力和精力,無法與年輕人去拼比;論資歷和定力,無法與高層管理人員去競爭。
本以為工作多磨難,想按下暫停鍵喘息片刻,可回頭看看上有老、下有小,中間還有車貸和房貸的壓力,只能硬著頭皮盲目繼續向前,如同失去方向的“工具人”,日復一日深陷職場危機卻無力自拔。
面對這樣的困局,職場人只能被動地等待審判嗎?
當然不是,作為成熟的職場人,會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,錨定職業軟技能,培養投資思維,堅定有力地走穩職業的下半場。
很多時候,面對職場中年競爭,我們會產生無力感,習慣追求確定性,而害怕波動;甚至搞不清自己的優劣勢,會偏執地認為人到中年,年齡一定是“逆勢”,卻不知道不同行業、職業和崗位,會存在著不同要求,有時顯化的工作經驗和成果將成為自己“順勢”。
無論是順勢還是逆勢,本質都是由“勢差”決定,而關鍵核心則是精準定位自身的職業軟技能,勇于打破短板邊界,同時將長板做到更長,建立有辨識度的自我標簽,讓它發揮“殺手锏”的作用,這才是對抗中年危機的最佳姿勢。
職場中年并非洪水猛獸,35歲也并非是被淘汰的決定性條件。相較年齡的沖擊,更為重要的是你在職業領域要有做專、做強的目標和行動,用全新的投資思維硬磕核心技能,最終成長為職場強者。
愿你依然有乘風破浪的勇氣,一路高歌猛進,無懼年齡煩惱,擁有嶄